雪吻天山朔风凉,星语暖心入课堂。11月17-19日,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,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办,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协办的“科学与中国”西部行活动走进新疆。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、上海天文台、紫金山天文台、云南天文台、国家授时中心、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、长春卫星观测站和深圳市天文台等天文科普协作组成员单位的9位专家,分头走进乌鲁木齐10所中小学,用生动的科普讲座在近4000名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。
讲座前,每位专家代表中为学校分别捐赠了《中国国家天文杂志》,为同学们搭建起课后探索天文世界的桥梁。
在乌鲁木齐市70中学的课堂上,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公博以“破解宇宙加速膨胀之谜”为主题的讲座座无虚席。他从宇宙大爆炸理论切入,深入浅出地阐释宇宙膨胀的观测证据、暗能量的可能属性等核心内容,当讲到我国天文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贡献时,台下响起热烈掌声。
乌鲁木齐市一中北门校区,师生们盼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侯金良,他以“人类是否孤独——系外行星探索”为题,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、分类特征等前沿知识,通过模拟动画展示“超级地球”“热木星”等奇特行星的形态,将同学们的思绪引向浩瀚宇宙。
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田芸全程听完讲座,感慨道:“平时我们只能靠课本和视频给学生讲天文,今天有顶尖专家面对面授课,我也跟着涨了知识。学生们提问时眼里的光,就是科学最动人的模样。”
此次“科学与中国”西部行活动,让新疆学子近距离接触顶尖科学家,讲座现场氛围热烈,同学们专注倾听、积极提问,科学探索的热情被充分点燃。活动不仅普及了天文知识,更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、探索未知的热情,为西部科普事业发展注入动力。
另有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台长李语强,紫金山天文台王科超、孙立南,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副站长韩兴伟,深圳天文台台长梅林,佘山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汤海明,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普主管董志川分别在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,第35小学,第八十小学,第八中学,第一中学绿谷校区,第五十四中学、第八小学,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等学校分别讲述不同主题的科普讲座。




